游客发表

涡阳县马店集镇古老村庄大罗村的故事

发帖时间:2025-05-29 05:13:43

  考古人员拓印重修蛇冢寺残碑碑文

  散落在村民家中北魏时期的涡阳绵羊石雕

  历经沧桑的老槐树是大罗村的标志

  在涡阳县马店集镇,有一个叫大罗村的县马古老村庄,据史料记载,店集的故该村有着一千多年的镇古庄历史。在漫长的老村罗村历史长河中,该村流传下来许多像斩蛇建庙、涡阳罗成歇马以及古槐树、县马罗大人墓碑等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。店集的故因历史文化资源丰富,镇古庄大罗村于2021年入选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。老村罗村

  千年罗槐荫乡亲

  在涡阳县至河南省永城市的涡阳老官路东侧的大罗村,有两棵古槐树。县马一棵在大罗前村,店集的故一棵在大罗后村,镇古庄它们生长在和官路平行的老村罗村同一条南北直线上,相距200米左右。据传,唐初名将罗成曾奉其父罗艺之命,以探亲为名,由山东来龙山大罗庄和洪山庙等罗姓聚居地招兵扩军,曾在大罗庄槐树上拴马歇息。临别时,他对大罗庄乡亲们说:“大罗庄也是我的故乡,以后我会再来看望父老乡亲。”

  前村的古槐在存活时,要两个人合抱才勉强能围得过来。另一棵古槐生长在大罗后村李振民家的院中。据传这棵古槐是原古槐树干干枯后,三百年前从根上新发的枝丫所长成。这棵树枝繁叶茂,生长旺盛,树荫掩映,层层叠叠,若是天下小雨,人们可以在树下避雨。树上鸟巢高筑,鸟儿飞进飞出。春夏季节,清晨或雨后,树上百鸟争鸣,热闹非凡。夏季人们中午从地里劳动回来搬个小板凳,往树下一坐,浑身暑热顿然消散,令人好不惬意。夏夜人们拿张芦席往树下一铺,躺在上面睡觉,既凉爽又避露水。

  古槐树下不仅是人们劳动归来乘凉休息的场所,茶余饭后谈论农事的场所,也是旧时艺人们下乡卖艺的理想场所。多少年来,无论是说书的、唱琴的、玩杂耍的,只要一进村无需任何人指引,他们就径直来到古槐树下,把乐器架好,弦子拉响,马上就会围拢很多人。古槐树与大罗村地标性建筑蛇冢寺遗址一样,是大罗村历史文化、地域文化的象征,也是大罗村人的骄傲。

  蛇冢寺的历史变迁

 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,此地修建了一座“大罗寺”,人们围寺而居,形成村落,村名遂称为大罗庄。

  大罗寺香火原本比较兴旺,后来不知从何地来了一条巨蛇,居住在庙内,蛇身十余丈长,身粗似水桶,经常捕食附近村庄的畜禽,并且拦路伤人,周边百姓苦不堪言。后官方派兵前来剿杀,杀死巨蛇后将蛇头斩下,送进京城请功,同时奏禀皇上拨款修庙,并将埋蛇身的地点确定为扩建庙舍基地。

  其后,皇上两次拨款建庙,由当地官府督办,定期向皇上禀报。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建庙工程才竣工。寺庙分为前后大殿各五间,两侧厢房各四间,庙内所塑各类神像十多尊,寺庙雄伟壮观,气势恢宏。此庙由皇上命名为蛇冢寺。蛇冢寺的香客越来越多,影响范围越来越广,蛇冢寺的香火越来越旺,大罗村的名声越传越远。

  这座千年古寺后毁于战火,如今旧址上只剩下一些残断石碑。据1959年4月龙山乡编纂的《龙山乡志》和1982年县地志办统一组织编纂的《龙山区志》记载:“蛇冢寺在龙山北十里大罗大队大罗庄。建于唐朝,乾隆年间重修,规模相当大。正殿五间,西天如来三个偶像,前殿三间,靠东西山为四大天王偶像,冲正门为弥勒佛偶像,北面为韦陀像。东西房三间为僧人宿舍。僧常四五人。1944年即已拆除。”

  淮海战役后方医院

  在解放战争中,大罗村还曾是淮海战役的后方医院所在地。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,发生在宿州的双堆集战役离大罗村直线距离仅有二十公里,前线作战指挥部在大罗村设立了后方医院。淮海战役打响后,每天都有伤员被抬到后方医院疗伤。伤员抬进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处理后,就被送到村民家治疗养伤。

  大罗村提供给后方医院的诊疗部是5间堂屋,提供给伤员养伤的病房有160间左右,涉及农户60户。当时部队的护理人员很少,伤员住在谁家,谁家的成员就自然成为志愿护理人员。伤员的伤势有轻有重,轻伤员经过短期治疗养伤,治愈后回部队继续战斗;重伤员则留下继续治疗养伤。已愈伤员离开了,新的伤员又到了。大罗村后方医院历时近五个月。送来大罗村后方医院疗伤的伤病员先后达230多人,志愿参加护理的人员有100多人。这些护理人员为重伤员送水送饭,洗身换药,无怨无悔,从不言累。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大多数伤员愈后归队,有80人因伤势过重,经治疗无效而牺牲,英勇的烈士们被安葬在大罗村后的蛇冢寺遗址附近。

  9月25日,涡阳县在大罗村举行烈士遗骸迁葬启动仪式,将埋葬在这里的78名无名烈士迁移至县烈士陵园集中安葬,让更多群众能瞻仰、缅怀、祭奠烈士,宣扬烈士们的丰功伟绩。(赵春晓 记者 路振杰 文/图)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